錦里古街 - 四川旅遊景區

錦里古街 - 四川旅遊景區
錦里古街 - 四川旅遊景區

錦里古街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武侯祠大街231號,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的重要構成部分。其佔地30000餘平方公尺,建築面積14000餘平方公尺,街道全長550公尺。建築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風格為藍本,將三國文化與四川傳統民俗文化作為內涵,是一處融合旅遊購物、休閒娛樂等功能的場所。它不僅彰顯了四川民俗文化的精華,還拓展了三國文化範疇,是成都極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之一,享有「西蜀第一街」的美譽。

歷史文化

「錦里」之名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期。彼时,蜀錦在經濟領域佔據重要地位,成都因蜀錦聲名遠揚,諸葛亮曾言「決敵之資,惟仰錦耳」。為管理蜀錦生產,官府特設立「錦官」,成都也因此被称作「錦官城」,簡稱「錦城」。生產蜀錦的國家工廠多集中於成都錦江南岸,這片區域便被叫做「錦里」(「里」指坊)。自秦漢興起後,至唐宋時期,「錦里」已成為成都的代名詞,是西蜀地區歷史最為悠久、商業氣息濃郁的古街坊之一。

到了2001年,政府以歷史文化為主題對錦里進行改造開發。錦里古街在原本一條名為「槽營壩」的小巷基礎上重建。相傳這裡曾是三國時蜀漢駐兵養馬之地,上世紀30年代由當地農民和居民搭建的土坯房逐漸形成此巷。因靠近南郊公園、成都武侯祠,1972年南郊公園在此修建了兩樓一底的三層職工住宅,後續又增建了一些居民住宅。但該小巷並無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與傳統特色建築,也沒有老商鋪,長度約100公尺,寬度約6公尺,街道尺度較小。

2004年10月31日,錦里一期建成開放,已建成部分街長350公尺,街道寬約2-4公尺,佔地面積約9235平方公尺,總建築面積約6520平方公尺。其以三國蜀漢文化和四川傳統民俗文化為背景,依托清末民初建築風格的建築,劃分出酒吧娛樂區、四川特色餐飲區、蜀錦文化區、客棧區、特色旅遊工藝品區等多個區域,成為成都市首個新建的傳統文化旅遊商業街,被譽為成都版的「清明上河圖」。2009年春節前,錦里二期開肆迎客,這一期引入水流,打造出「水岸錦里」的新景觀。再造後的錦里古街總長約550公尺,規模進一步擴大。2019年12月,錦里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旅遊頻道評選為21個全球最美街區之一,並位居推薦首位。

主要景點

錦里古街

佔地30000餘平方公尺,建築面積14000餘平方公尺,街道全長550公尺,於2004年復建開肆。這裡生動展現了成都的休閒生活方式,是體驗川西傳統民俗文化與三國文化的休閒街區。古街內茶坊、酒吧、戲臺、特色小吃店、工藝品店等各類店鋪一應俱全,青石板路蜿蜒,仿古建筑錯落有致,讓人仿若穿越回過去。

錦里古街
錦里古街

 

錦里古街
錦里古街

 

錦里古街
錦里古街

 

錦里古街
錦里古街

 

錦里古街
錦里古街

 

錦里古街
錦里古街

 

錦里古街
錦里古街

 

古戲臺

作為錦里民俗演繹團演出等活動的關鍵場地,不僅保留了中國傳統戲臺「出將」「入相」的基本結構。建築材質上還採用了雕刻著三國故事的古木,在這裡,遊客能欣賞到川劇、民樂等精彩表演,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古戲臺
古戲臺

 

古戲臺
古戲臺

 

九品小吃街

「九品」一名既代表三國魏晉時期的官員選拔制度——九品中正制,也寓意小吃街豐富多樣的小吃品種。在這裡,張飛牛肉、肥腸粉、葉兒粑、三大炮、缽缽雞、糖油果子等眾多美食匯聚一堂,能極大地滿足遊客的味蕾。

九品小吃街
九品小吃街

 

諸葛井

南、西、北三面被石欄杆環繞,井蓋為石材製成,呈銅錢狀鏤空,顯得古樸厚重。相傳這是諸葛亮為百姓謀福利所挖掘的水井。儘管原井並不在此處,但成都人對諸葛亮懷有深厚情感,因此在錦里旁設立諸葛井,以寄託對諸葛亮的緬懷與敬仰之情。

諸葛井
諸葛井

 

阿斗井

相傳劉備駕崩以後,其子劉禪每年都要去惠陵祭拜先父,每次都會在一口井邊駐足休息,後人因此称之为阿斗井。

阿斗井
阿斗井

 

西蜀第一牌坊

處於古街區最繁華地段,週邊匯聚了茶樓、客棧、戲臺、風味小吃店、民俗工藝品店等。它是錦里的標誌性牌坊,同時也是錦里一期和錦里二期(水岸錦里)的分界線。

西蜀第一牌坊
西蜀第一牌坊

 

福壽巷

寓意為巷頭有「福」,巷尾有「壽」。建築色彩以端莊的灰調與現代的白調相結合為主,凸顯出福壽巷整體建築風格的細膩與典雅。

福壽巷
福壽巷

 

黃龍潭

位於錦里古街深處,是核心熱點區域之一。水景觀在此吸引力十足,常引得遊客和市民在此處週邊喝茶休憩。其名稱源自東吳孫權使用的年號。黃龍潭上建有小橋和鳳儀亭,鳳儀亭出自《三國演義》,講述了貂蟬和呂布在此私會,被董卓撞見,進而導致董卓與呂布反目成仇的故事。

黃龍潭
黃龍潭

 

民俗記憶牆

於2009年1月23日建成。牆內珍藏有蜀錦、蜀繡、瓷胎竹編盤、成都漆器、皮影、剪紙、蛋殼畫、糖畫、面塑、老玩具等川西民俗精粹的代表作品。錦里民俗記憶牆計劃於百年後的2109年同日開啟,牆內封存的物品將成為送給未來的珍貴禮物,助力傳統民俗傳承百年。

民俗記憶牆
民俗記憶牆

 

宋代石刻長廊

位於錦里的延熙大道中段,長約120公尺。其西面石牆依次陳列著111件宋代石刻。這些石刻是本世紀初從川中和川南等地陸續徵集而來,藝術風格與瀘州等地的南宋石刻一致,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宋代石刻長廊
宋代石刻長廊

 

劉湘墓

墓園佔地面積8.6萬平方公尺,仿北京清陵建築風格,線條對稱。墓碑寫「抗戰時期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陸軍一級上將劉湘墓」。

劉湘墓
劉湘墓

 

遊玩路線

可從錦里古街大門進入,首先參觀西蜀第一牌坊,感受其古韻。接著漫步古街,欣賞仿古建筑,依次遊覽福壽巷、黃龍潭等景點。來到九品小吃街,盡情品嘗特色美食。之後前往古戲臺,若恰逢演出,可坐下欣賞。再去諸葛井,了解其背後的歷史故事。最後可到民俗記憶牆和宋代石刻長廊,感受文化魅力。若時間充裕,可在街邊茶館坐坐,體驗成都的慢生活。若想觀賞夜景,可在傍晚時分進入,欣賞古街在紅燈籠映照下的獨特氛圍。若同時遊玩武侯祠,建議下午遊覽武侯祠,晚上前往錦里,二者僅一牆之隔。

遊玩建議

  • 晚上前往錦里,此時紅燈籠亮起,燈光與古街建築相互映襯,氛圍感十足,拍照效果絕佳。
  • 可提前在網上查詢古戲臺的表演時間,合理安排行程,避免錯過精彩演出。
  • 穿著舒適的鞋子,因為在古街遊玩需長時間行走。
  • 品嘗美食時,可多嘗試幾種特色小吃,感受不同風味。但錦里小吃口味普遍偏辣,不太能吃辣的遊客需提前告知店家。
  • 若對三國文化感興趣,可在遊玩前了解相關知識,更能深入感受錦里的文化內涵。

注意事項

  • 錦里古街遊客眾多,尤其在節假日及晚上,需注意保管好個人財物。
  • 古街內部分店鋪可能存在價格偏高的情形,購買商品或品嘗美食前,可先詢問價格。
  • 欣賞民俗表演時,需遵守現場秩序,勿大聲喧嘩。
  • 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若參與民俗活動,需遵循相關規則。
  • 古街內有部分古建築與文化設施,切勿隨意觸摸、刻畫,共同保護景區環境與文化遺產。

交通

  • 公車:錦里街口設有三個公車站,有近20條公交路線經過,可依據出發地選擇合適的公交路線抵達。
  • 地鐵:可搭乘地鐵3號線或5號線,在高升橋站下車,從D口或E口出站後步行前往錦里古街。
  • 自駕:自駕前往的遊客,錦里週邊設有停車場,但節假日等高峰時段,停車位可能較為緊張,需提前規劃行程與停車事宜。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惟主要光彩燈組會在22:00後逐步關閉。

門票

免費開放。部分景點與體驗項目需單獨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