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博物館 - 四川旅遊景區

杜甫草堂博物館 - 四川旅遊景區
杜甫草堂博物館 - 四川旅遊景區

杜甫草堂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青華路37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其佔地面積近300畝,完整保留著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修葺擴建時的建築格局。照壁、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兩旁配以對稱的迴廊與其它附屬建築,是獨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

歷史文化

杜甫草堂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帶口由隴右入蜀輾轉來到成都。次年春,在友人幫助下,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上元二年(761年)春,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餘首。

杜甫離開後,草堂傾毀不存,後經宋元明清歷代修葺擴建,逐漸演變成如今集紀念祠堂格局和詩人舊居風貌為一體的著名文化聖地。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及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的兩次大規模修葺,奠定了現有建築群的基本佈局。1955年,杜甫草堂建立紀念館,1985年更名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景點

正門

匾額上「草堂」二字,是從碑亭中「少陵草堂」石碑上拓印鐫刻而成,兩側的對聯「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出自杜詩《懷錦水居止二首》。這副對聯,點明了杜甫當年茅屋的地理位置,是在萬里橋的西面,古百花潭的北邊。當年的茅屋位置與現在博物館的位置完全吻合。

正門
正門

 

大廨

大廨是後世為紀念詩人而建的官署建築,象徵對詩聖的尊崇。堂內懸掛長聯,正中立有杜甫銅像,高2米,身著青衫,手持書卷,目光深邃。兩側陳列著歷代杜甫詩集刻本和影印本,以及相關研究文獻,展現了杜甫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大廨
大廨

 

大廨
大廨

 

詩史堂

詩史堂是草堂的核心建築,因杜甫詩歌被譽為「詩史」而得名。堂內正壁懸掛杜甫畫像,兩側有朱德、郭沫若等名人題寫的楹聯。堂內陳列著杜甫生平事蹟展覽,展示了詩人從出生到逝世的人生軌跡,以及其詩歌創作的發展歷程,是了解杜甫文化的重要窗口。

詩史堂
詩史堂

 

詩史堂
詩史堂

 

柴門

匾額上的「柴門」二字,是中國現代國畫大師潘天壽先生所題。杜甫《野老》詩中曾有「野老籬邊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的詩句,稱自家的院門為柴門。明代弘治十三年草堂重建時,這裡被稱為「浣花深處」。清代嘉慶十六年重建被稱為「藥欄花徑」。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取杜詩《野老》原句称作「柴門」。兩側牆壁鑲嵌的七通石碑,大多是清代文人墨客或地方官吏所題詩作。

柴門
柴門

 

柴門
柴門

 

工部祠

工部祠是草堂的紀念性建築,因杜甫曾官至檢校工部員外郎而得名。祠內供奉杜甫塑像,兩側配以陸游、黃庭堅塑像,三人並稱「異代不同時」的「三賢」。祠前有「少陵草堂」碑亭,碑刻為清康熙年間果親王允禮所書,是草堂的標誌性景觀之一。

工部祠
工部祠

 

工部祠
工部祠

 

碑亭

亭中石碑高約175厘米,寬約80厘米,碑頭上繪有雙龍戲珠紋飾,碑身上端及左右兩邊均有龍紋圖案。清代雍正十二年,果親王愛新覺羅·允禮奉命赴泰寧送達賴喇嘛返回西藏,他途經成都拜謁草堂時,寫下了「少陵草堂」四個大字。「少陵」原本是杜甫的別號,所以後人稱他為杜少陵,其居住的草堂也被稱為少陵草堂。清代嘉慶十六年,四川總督常明、布政使方積主持重修草堂時,為保護「少陵草堂」石碑,還特地建造了瓦房。約在清末民初時期,人們又將瓦屋改建為茅草覆蓋的六角形圓亭,用來象徵杜甫舊宅的茅屋。

碑亭
碑亭

 

碑亭
碑亭

 

茅屋故居

茅屋故居是依據杜甫詩中描述「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而復建的唐代民居建築群。佔地約2畝,由茅草屋、客廳、書房、臥室等組成,屋內陳設著唐代風格的家具,還原了杜甫當年的生活場景。茅屋周圍種植著竹、梅、菊等植物,體現了詩人「愛竹能延客,求梅不讓春」的生活情趣。

茅屋故居
茅屋故居

 

茅屋故居
茅屋故居

 

茅屋故居
茅屋故居

 

花徑

杜甫的茅屋前有一條兩邊種滿花木的小路就叫花徑,他在詩中曾寫到:「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今天的花徑是連接草堂舊址紀念祠宇與原草堂寺建築群的一條紅牆夾道,由於風景優美,詩意盎然,它在許多關於成都的宣傳片或者電影中都曾出現過。

花徑
花徑

 

花徑
花徑

 

萬佛樓

萬佛樓始建於唐,歷史上曾是成都著名的佛教寺廟,後毀於戰火。2005年重建,樓高21米,共五層,飛檐翹角,氣勢恢宏。樓內供奉佛像萬尊,故名「萬佛樓」。登樓可俯瞰草堂全景,感受古典園林與佛教文化的融合之美。

萬佛樓
萬佛樓

 

萬佛樓
萬佛樓

 

草堂書院

始建於元代,曾與楊雄墨池、文翁石室並稱成都著名的三所書院。明清時期,草堂書院歷經多次修葺與擴建,規模逐漸擴大,曾有「收書三十萬卷」的輝煌,但後因戰亂凋敝。於2017年復建草堂書院,建成後的草堂書院佔地3586平方米。

草堂書院
草堂書院

 

草堂書院
草堂書院

 

遊玩路線

推薦遊玩路線:正門→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少陵草堂碑亭→茅屋故居→唐代遺址陳列館→花徑→萬佛樓→草堂書屋→出口。此路線沿中軸線展開,可依次參觀草堂的主要建築和景點,全程約2小時,既能領略古典園林的建築之美,又能深入了解杜甫的生平與文化成就。

遊玩建議

  • 建議春季(3-5月)或秋季(9-11月)遊覽,此時成都氣候溫和,草堂內花木繁盛,景色宜人。
  • 提前通過景區官方微信公眾號預約購票,避免節假日排隊等候。
  • 聘請景區講解員(約100元/次)或租用語音導覽器(20元/臺),深入了解杜甫文化和草堂歷史。
  • 草堂內設有茶館,可體驗成都特色的「蓋碗茶」,在竹林環繞中感受悠閒的蜀地生活。
  • 週邊有四川博物院、青羊宮等景點,可安排一日遊,深度體驗成都文化。

注意事項

  • 草堂內禁止吸菸、亂扔垃圾,保持環境整潔。
  • 參觀茅屋故居時,請勿觸摸屋內陳設,以免損壞文物。
  • 節假日遊客較多,請注意保管好個人財物,照顧好老人和兒童。
  • 草堂內多為古典建築,地面較為濕滑,建議穿著防滑鞋。
  • 拍照時請勿使用閃光燈,以免對文物造成損害。

交通

  • 公交:乘坐1024路、165路、170路、35路、58路、82路、G74路等公交車,在「杜甫草堂站」下車即到。
  • 地鐵:乘坐地鐵4號線,在「中醫大省醫院站」下車,換乘公交或步行約1.5公里到達。
  • 自駕:草堂設有停車場,位於青華路37號,停車費約10元/小時。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開放時間為09:00-18:00(17:00停止入園)。在法定節假日及重大活動期間,開放時間可能會有調整,具體以景區官方公告為準。

門票

門票價格為50元/人。

可在微信中搜索景區官方公眾號「杜甫草堂博物馆」,獲取最新動態或在線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