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門石窟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景區規劃面積約31.7平方公里,核心遊覽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由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園組成。這裡現存洞窟像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龍門石窟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展變化,堪稱石刻藝術博物館。
歷史文化
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形成了南北長達1公里的石窟群。北魏時期的石窟代表有古陽洞、賓陽中洞等,造像風格受西域文化影響,面容清瘦,衣紋飄逸;唐代則以奉先寺為代表,造像豐滿圓潤,體現了盛唐時期的審美風尚。
龍門石窟與佛教文化緊密相關,許多洞窟是皇室貴族為祈福禳災而開鑿。例如,奉先寺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為紀念武則天之母楊氏而建,盧舍那大佛的面部特徵據傳以武則天為原型塑造,展現了佛教藝術與皇權的結合。此外,龍門石窟還保存了大量宗教題材的雕刻和題記,是研究中國佛教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除佛教文化外,龍門石窟的碑刻題記具有極高的書法藝術價值。其中「龍門二十品」被視為魏碑書法的代表作,字體剛勁有力,結構嚴謹,對後世書法發展影響深遠。唐代書法家褚遂良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楷書的典範,碑文記載了唐太宗第四子李泰為其母長孫皇后祈福而開鑿賓陽南洞的事跡。
主要景點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中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開鑿於唐代,歷時三年零九個月完工。寺內共有九軀大像,中間的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面容豐腴典雅,嘴角微翹,流露出對人間的關注和智慧的光芒,是龍門石窟的標誌性造像。大佛兩側侍立弟子、菩薩、天王和力士,群像佈局嚴謹,氣勢磅礴。
古陽洞
古陽洞是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洞窟之一,開鑿於北魏孝文帝時期,是北魏王室貴族發願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洞內四壁佈滿了大大小小的佛龕,龕內造像多為釋迦牟尼佛、彌勒佛、阿彌陀佛及觀音、文殊等菩薩。窟頂雕刻有蓮花圖案和飛天形象,飛天舞姿輕盈,衣帶飄揚,具有典型的北魏藝術風格。洞內的「龍門二十品」中有十九品位於此洞,是書法愛好者必觀之處。
賓陽中洞
賓陽中洞開鑿於北魏時期,是北魏宣武帝為其父母孝文帝和文昭皇后做功德而建,歷時24年完工。洞內平面呈馬蹄形,穹隆頂,中央雕刻重瓣蓮花寶蓋,周圍環繞著10個伎樂天人。正壁雕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主佛釋迦牟尼佛結跏趺坐於蓮花座上,面容清秀,衣紋流暢。窟門兩側雕刻有維摩、佛本生故事等浮雕,藝術水平極高。
香山寺
香山寺位於龍門東山山腰,始建於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武則天時期重修。寺內現存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蔣宋別墅等。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在此居住,並自號「香山居士」。寺內的九老堂相傳是白居易與胡杲、吉旼等八位老人聚會的地方,現堂內塑有九老像,展現了唐代文人的雅集文化。
白園
白園是為紀念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而建的園林式建築群,位於龍門東山琵琶峰上。園內建築依山而建,林木蔥鬱,主要景點有青谷區、樂天堂、詩廊、墓區等。墓區中央是白居易的墓塚,墓前立有「唐少傅白公墓」碑。白園建築風格古朴典雅,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是感受白居易詩歌文化的理想場所。
美食
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是洛陽最具特色的傳統宴席,已有1000多年歷史,因菜肴多帶湯水而得名。全席共有24道菜,包括8道冷盤、16道熱菜,熱菜以湯菜為主,味道酸、辣、甜、鹹俱全。著名的菜品有「牡丹燕菜」,相傳因武則天而得名,以蘿蔔絲製成,形似燕窩,口感爽滑;「連湯肉片」肉質鮮嫩,湯汁酸甜可口,是水席中的經典之作。
洛陽牛肉湯
洛陽牛肉湯是當地極具代表性的早餐美食,以牛骨長時間熬制的高湯為底,加入切成薄片的熟牛肉,搭配粉絲、香菜等。湯味濃郁醇厚,牛肉軟爛入味,可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胡椒粉、香醋等調料。喝湯時通常搭配剛出爐的燒餅,將燒餅掰碎泡入湯中,味道更佳。
漿麵條
漿麵條是洛陽傳統小吃,以綠豆漿發酵製成的酸漿為湯底,加入麵條、芹菜、黃豆、花生等煮制而成。麵條柔軟爽滑,酸漿味道獨特,具有開胃助消化的功效。食用時可加入辣椒油、芝麻醬等調料,是夏季消暑的佳品。
不翻湯
不翻湯是洛陽老字號小吃,已有300多年歷史。以綠豆粉製成薄餅(不翻),加入豬骨湯、海帶絲、粉絲、蝦皮、木耳等食材煮制而成。湯味鮮香,不翻餅口感細膩,因製作時不需翻面而得名。相傳此湯曾受到乾隆皇帝的喜愛,是龍門石窟周邊必嘗的美食之一。
門票
門票90元/人。
可在微信中搜索官方公眾號「龙门石窟景区」,獲取最新動態或在線購票。
開放時間
全年開放,開放時間為:
4月1日-10月7日:08:00-18:30(17:30停止入園)
10月8日-次年3月31日:08:00-17:30(16:30停止入園)
法定節假日、牡丹文化節期間開放時間可能略有調整,具體以景區當日公告為準。
遊玩路線
經典一日遊路線:上午從景區入口進入,先遊覽西山石窟,依次參觀潛溪寺、賓陽三洞、萬佛洞、奉先寺等主要洞窟,重點欣賞盧舍那大佛的壯麗景象;中午在景區附近品嘗洛陽水席或牛肉湯等特色美食;下午前往東山石窟,參觀擂鼓台三洞、看經寺等,之後遊覽香山寺,了解白居易與香山寺的淵源;最後前往白園,漫步於園林之中,感受白居易的詩歌情懷,從白園出口離開景區。
文化深度遊路線:第一天上午專注遊覽西山石窟,仔細觀賞各洞窟的造像和碑刻,重點研究「龍門二十品」和奉先寺的藝術特色;下午前往東山石窟,深入了解唐代佛教造像的風格變化。第二天上午遊覽香山寺,參觀蔣宋別墅、九老堂等建築,感受歷史與文化的交融;下午遊覽白園,在山水園林中體會白居易的生平與詩歌創作,結束深度文化之旅。
交通
- 公交:洛陽市區乘坐53路、60路、67路、71路、81路公交車可直達龍門石窟景區入口,其中81路從洛陽火車站發車,車程約40分鐘,票價1.5元-2元。
- 出租車:從洛陽火車站到龍門石窟約15公里,打車費用約30-40元;從洛陽北郊機場到龍門石窟約30公里,打車費用約60-80元。
- 自駕:自駕車可經二廣高速、鄭少洛高速等到達洛陽,景區設有停車場,小車停車費10元/輛,大車停車費15元/輛。
- 旅遊專線:洛陽龍門高鐵站(洛陽龍門站)設有前往龍門石窟的旅遊專線車,票價5元,車程約15分鐘。
必玩景點
- 奉先寺:龍門石窟的標誌性景點,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是唐代佛教造像的巔峰之作,展現了盛唐時期的藝術成就和審美追求。
- 古陽洞:龍門石窟中開鑿最早的洞窟,保存了大量北魏時期的造像和「龍門二十品」中的十九品,是研究北魏書法和佛教藝術的重要資料。
- 賓陽中洞:北魏時期的代表性洞窟,洞內造像面容清秀,衣紋流暢,窟頂的伎樂天人雕刻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 香山寺:歷史悠久的佛教寺院,與白居易等文人墨客有著深厚的淵源,寺內的蔣宋別墅和九老堂是了解近代歷史和唐代文化的重要場所。
- 白園:為紀念白居易而建的園林,建築風格古朴,環境清幽,是感受唐代詩歌文化和自然景觀的絕佳之地。
遊玩建議
- 建議遊玩時間為4-5小時,若想深入了解石窟文化和歷史,可安排1天時間。
- 參觀時建議租用景區講解器(租金20元)或聘請導遊(費用約100元),以便更好地了解石窟的歷史背景和藝術價值。
- 龍門石窟依山而建,遊覽時需上下台階,建議穿著舒適的運動鞋,攜帶飲用水和少量零食。
- 夏季遊覽注意防曬,可攜帶遮陽帽、防曬霜;冬季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山頂的白園和香山寺區域。
- 每年4月牡丹文化節期間,景區周邊人流量較大,建議提前規劃行程,避開高峰時段。
- 如果對書法藝術感興趣,可重點關注古陽洞和賓陽中洞的碑刻題記,其中「龍門二十品」是魏碑書法的精華。
注意事項
- 景區內禁止吸煙、亂扔垃圾,保持環境整潔。
- 為保護文物,洞窟內禁止使用閃光燈拍照,部分洞窟設有禁止拍照標識,需嚴格遵守。
- 遊覽時應遵守景區規定,不觸摸、攀爬造像和碑刻,以免對文物造成損壞。
- 香山寺和白園位於山上,台階較多,建議老年人和兒童在家人陪同下游覽,注意安全。
- 景區入口處有多個商業攤點,購買商品時可貨比三家,避免被高價售賣。
- 如遇雨天,石窟地面濕滑,需小心行走;冬季部分台階可能結冰,建議穿防滑鞋。
- 離開景區時,可從白園出口出園,附近有公交車站,方便前往市區或其他景點。
線上購票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在小程序中購買門票,或點擊這裡在網頁中購買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