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三橋 - 重慶旅遊景區

天生三橋 - 重慶旅遊景區
天生三橋 - 重慶旅遊景區

天生三橋位於重慶市武隆區仙女山鎮,是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也是武隆喀斯特地貌的核心組成部分。景區總面積約4.7平方公里,以三座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天生石拱橋為核心景觀,分別是天龍橋、青龍橋和黑龍橋,三座橋呈縱向排列,平行橫跨在羊水河峽谷之上,將兩岸山體連在一起,形成了「三橋夾兩坑」的奇特地貌。這種由碳酸鹽岩構成的天生橋群,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極為罕見,具有極高的地質科研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景區內還包含天坑、溶洞、峽谷等多種喀斯特地貌景觀,植被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優良,曾因作為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外景地而廣為人知。

歷史文化

天生三橋作為自然形成的地質奇觀,其歷史更多體現在地質演化的漫長過程中。據地質專家考證,天生三橋的形成經歷了約2億年的時間,是由碳酸鹽岩在漫長的地質年代裡,經風化、溶蝕、崩塌等作用而逐漸形成的,見證了地球地殼運動和喀斯特地貌的演化歷史。

在當地民間傳說中,天生三橋與古代英雄人物有著密切聯繫,流傳著許多關於三橋由來的神話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當地人民對自然奇觀的敬畏與想象,也為景區增添了濃厚的人文色彩。此外,景區內的天龍橋下方有一座唐代風格的古建築——天福官驛,這座官驛始建於唐朝,是古代涪州與黔州官方信息傳遞的重要驛站,現存建築為按史料復建,成為連接自然景觀與歷史人文的重要節點。

主要景點

天龍橋

天龍橋是天生三橋中的第一座橋,也是最寬的一座,橋高235米,橋厚150米,橋寬147米,橋長340米。橋面兩側的石壁上,有許多溶蝕形成的天然洞穴,其中一些洞穴內還能看到石鐘乳和石筍。天龍橋的拱孔呈不規則的矩形,跨度約50米,橋下是天龍坑,坑深約100米,坑底有溪流和植被。天福官驛就位於天龍橋的拱孔下方,坐落在天龍坑底部,四周被陡峭的岩壁環繞,是遊客拍照打卡的熱門地點。

天龍橋
天龍橋

 

青龍橋

青龍橋是天生三橋中的第二座橋,因雨後橋身兩側的岩壁常出現青黑色的水漬,宛如一條青龍而得名。橋高281米,是三座橋中最高的一座,橋厚103米,橋寬124米,橋長280米。其拱孔呈弧形,跨度約102米,拱高約116米,形態優美,氣勢恢宏。橋面上方有一道天然形成的裂隙,名為「一線天」,陽光透過裂隙灑下,在橋面形成獨特的光影效果。橋下是青龍坑,坑內植被茂密,溪流潺潺,環境清幽。

青龍橋
青龍橋

 

黑龍橋

黑龍橋是天生三橋中的第三座橋,橋高223米,橋厚107米,橋寬193米,橋長228米。由於橋洞內部光線較暗,常年處於陰影之中,宛如一條黑龍潛藏,故得名黑龍橋。黑龍橋的特點是橋洞中有四個天然形成的泉眼,分別名為「珍珠泉」「霧泉」「一線泉」「三疊泉」,泉水從岩壁中湧出,形態各異,有的如珍珠般灑落,有的如霧氣般彌漫,為黑龍橋增添了靈動之美。橋下是黑龍坑,坑底較為平坦,是遊客休息觀景的好去處。

黑龍橋
黑龍橋

 

天福官驛

天福官驛位於天龍橋下方的天龍坑底部,是一座按唐代風格復建的古建築群,佔地面積約500平方米,由驛站主體、馬廄、廚房等部分組成。官驛的建築材料多採用當地的石材和木材,屋頂覆蓋青瓦,牆體為夯土結構,再現了古代驛站的風貌。驛站內陳列著古代的兵器、文書、生活用品等展品,生動地展現了古代驛站的功能和生活場景。這裡曾是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重要的外景拍攝地,吸引了眾多影迷前來參觀。

天福官驛
天福官驛

 

天龍旋梯

亞洲首部360度旋轉電梯,垂直高度 135.85 米,運行高度 115 米,採用三台雙層全景觀光電梯並列分体運行,每台一次載客 52 人,運行速度為每秒 3 米,三台同時運行每天運量達 15000 人次。天龍旋梯為旋轉雙層轎廂,在運行過程中呈 360 度自動緩慢旋轉,遊客可從不同角度觀賞天生三橋的喀斯特自然風光,增加了鳥瞰、俯視、遠眺等功能。與垂直升降電梯相比,旋轉式升降更加舒適,仿若雲端飄動。

天龍旋梯
天龍旋梯

 

玻璃眺台

玻璃眺台建於青龍橋懸崖之上,悬挑長度約 28 米,距坑底垂直高度達 280 米,採用全透明玻璃鋪設,站在台上可 360 度俯瞰「三橋夾兩坑」的喀斯特奇觀。

玻璃眺台
玻璃眺台

 

遊玩路線

遊客進入景區後,先乘坐觀光電梯下至天龍坑底部(電梯垂直高度約80米),出電梯後首先到達天龍橋附近,參觀天福官驛,感受古代驛站的歷史氛圍,隨後欣賞天龍橋的雄姿,穿過天龍橋拱孔進入青龍坑。在青龍坑內沿步道前行,近距離觀賞青龍橋的險峻與優美,途經「一線天」等景觀,之後穿過青龍橋進入黑龍坑。在黑龍坑內重點觀賞黑龍橋的四個泉眼,感受泉水的靈動,最後沿步道步行或乘坐電瓶車返回景區出口。全程遊覽路線長約3.5公里,步行時間約2.5-3小時,沿途設有休息亭和指示牌,方便遊客遊覽。

遊玩建議

  • 建議遊玩時間安排在上午9點至下午3點之間,此時光線適宜,便於觀賞和拍攝景觀。
  • 景區內步道多為石階,部分路段較陡峭,建議穿著舒適的運動鞋,避免穿高跟鞋。
  • 夏季景區內氣溫較室外低3-5℃,且濕度較大,建議攜帶一件薄外套;冬季氣溫較低,需注意保暖。
  • 可租用電子講解器(租金約20元/台),了解景點的地質成因和歷史文化背景。
  • 景區內餐飲點較少,建議自帶少量飲用水和乾糧,遊覽結束後可到仙女山鎮品嚐當地特色美食,如碗碗羊肉、江口魚等。
  • 若想避開旅遊高峰期,可選擇工作日前往,節假日遊客較多,可能需要排隊等候觀光電梯。

注意事項

  • 景區內嚴禁吸煙,嚴禁亂扔垃圾,需遵守景區的生態保護規定。
  • 遊覽過程中需沿指定步道行走,不得擅自進入未開放區域,以免發生危險。
  • 雨天景區內步道較濕滑,需小心行走,注意防滑;部分路段可能有落石,需留意警示標誌。
  • 愛護景區內的文物古蹟和自然景觀,不得在岩壁、建築上亂刻亂畫。
  • 攜帶兒童和老人的遊客,需照看好同行人員,避免走散或發生意外。
  • 景區內手機信號部分區域較弱,建議與同行人員保持聯繫,避免單獨行動。

交通

  • 自駕:從重慶市區出發,沿包茂高速(G65)行駛,在武隆互通下道,然後沿仙女山旅遊專線前往天生三橋景區,全程約180公里,車程約2.5小時,景區設有停車場,停車費5元/小時。
  • 公共交通:在重慶龍頭寺汽車站、四公里汽車站乘坐前往武隆區的長途汽車(約30分鐘一班,票價約60元),到達武隆汽車站後,轉乘前往天生三橋景區的旅遊班車(約30分鐘一班,票價約10元),車程約40分鐘。
  • 旅遊專線:重慶市區部分旅行社開通了天生三橋一日遊專線,包含交通、門票和導遊服務,可提前諮詢報名。
  • 火車:從重慶北站乘坐高鐵至武隆站(約1小時,票價約55元),出站後打車至武隆汽車站,再轉乘前往景區的旅遊班車。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會根據季節進行調整。旺季(3月1日-10月31日)開放時間為8:00-17:30;淡季(11月1日-次年2月28日)開放時間為8:30-17:00。景區會在閉園前1小時停止售票和入園,遊客需合理安排遊玩時間。此外,如遇極端天氣或特殊活動,開放時間可能會臨時調整,建議出行前查看景區官方網站或撥打諮詢電話確認。

門票

套票155元/人。

可在微信中搜索景區官方公眾號「武隆景区」,獲取最新動態或在線購票。

線上購票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在小程序中購買門票,或點擊這裡在網頁中購買門票。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在小程序中購買門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