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紅螺寺景區位於北京市懷柔區雁棲湖鎮紅螺山南麓,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也是北方地區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的佛教寺院之一,有「京北第一古剎」之稱。景區總面積8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以「春看花、夏避暑、秋觀葉、冬賞歲寒三友」的四季景觀聞名。紅螺寺始建於東晉咸康四年(公元338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現存建築多為明清時期重建,主要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千手觀音殿等組成,總建築面積約1.4萬平方米。景區以深厚的佛教文化、秀美的自然山水和獨特的「紅螺三絕」(御竹林、雌雄銀杏、紫藤寄松)著稱,是集宗教文化、生態觀光、休閒度假於一體的綜合性景區。
歷史文化
紅螺寺的歷史可追溯至東晉時期,由西域高僧佛圖澄的大弟子佛圖登主持修建,初名「大明寺」。到了北魏時期,寺廟規模逐漸擴大,成為北方佛教聖地之一。唐代時,印度高僧不空曾在此弘傳密宗,使紅螺寺成為密宗祖庭之一。
明代正統年間,寺廟進行了大規模重修,明英宗賜名「護國資福禪寺」,但因傳說寺內紅螺仙女的故事廣為流傳,民間仍稱其為「紅螺寺」。清代,康熙、乾隆皇帝曾多次駕臨,並撥款修繕,御賜碑文、匾額,使紅螺寺進入鼎盛時期,當時寺廟有僧眾數百人,香火極盛。
紅螺寺作為佛教文化的重要載體,傳承了漢傳佛教的禪、密二宗,寺內保存有大量明清時期的佛像、碑刻、經卷等文物。此外,寺廟的建築佈局嚴格遵循佛教規制,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與宗教文化的融合,具有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主要景點
紅螺寺主寺區
紅螺寺主寺區是景區的核心區域,沿中軸線依次分佈著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千手觀音殿等建築。山門為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門額上懸掛「護國資福禪寺」匾額,為清代所立。天王殿內供奉彌勒佛、韋馱菩薩及四大天王,塑像造型生動。大雄寶殿是寺內最大的建築,高15米,面闊五間,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兩側為十八羅漢像,均為明代泥塑珍品。三聖殿和千手觀音殿則分別供奉西方三聖和千手觀音,香火旺盛。
御竹林
御竹林位於山門左側,是「紅螺三絕」之一,佔地面積約6000平方米,植有近2000株毛竹。相傳這片竹林為元代雲山禪師所植,後經清代康熙皇帝遊覽時賜名「御竹林」。竹林茂密挺拔,四季常青,林中設有石板小徑和休息亭,漫步其中,清風拂面,竹葉沙沙,是靜心休憩的好去處。竹林內還有一口「甘露泉」,泉水清澈甘甜,常年不涸。
雌雄銀杏
雌雄銀杏位於大雄寶殿前,是「紅螺三絕」之二,已有1100多年樹齡。其中雄樹高20米,胸徑1.1米,冠幅達25米;雌樹高18米,胸徑0.9米,冠幅20米。兩樹東西相對,枝繁葉茂,每年秋季,金黃的樹葉鋪滿地面,蔚為壯觀。傳說這兩棵銀杏樹為唐代所植,因雌樹結果不落花,雄樹開花不結果,被視為「夫妻樹」,象徵著美滿姻緣,吸引眾多遊客前來祈福。
紫藤寄松
紫藤寄松是「紅螺三絕」之三,位於三聖殿前的庭院中,由一棵千年平頂松和纏繞其上的兩株紫藤組成。平頂松高約6米,樹冠如傘,樹齡逾千年;紫藤直徑約30厘米,攀附於松樹上,每年春末夏初,紫花盛開,覆蓋整個樹冠,形成「松為骨架,藤為衣裳」的奇特景觀。這種「藤寄松」的自然現象極為罕見,被譽為「中華一絕」,是紅螺寺的標誌性景觀之一。
紅螺山
紅螺山為景區的自然背景,主峰海拔814米,因山形酷似一隻紅色螺殼而得名。山上林木茂密,有油松、柏樹、櫟樹等多種樹木,還有狍子、野兔等野生動物棲息。山間設有多條登山步道,總長約5公里,沿途可欣賞到觀音寺、聖泉等景點。登頂後可俯瞰整個景區及懷柔城區風光,視野開闊。
觀音寺
觀音寺位於紅螺山半山腰,始建於遼代,現存建築為明代重建,佔地面積約800平方米。寺內供奉觀音菩薩像,塑像高3.6米,由漢白玉雕成,工藝精湛。觀音寺周圍綠樹環繞,環境清幽,寺前有一「聖水泉」,泉水清冽,相傳可消災祈福,吸引不少遊客駐足飲用。
美食
懷柔油栗宴
懷柔油栗宴是景區周邊的特色美食,以當地特產的懷柔油栗為主要食材。懷柔油栗顆粒飽滿、含糖量高,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油栗宴包括栗子燜雞、栗子紅燒肉、栗子粥等菜品,其中栗子燜雞選用散養柴雞與油栗同燉,雞肉鮮嫩,栗子香甜,風味獨特。景區附近的農家院均可提供,人均消費約70-90元,秋季栗子成熟時品嘗最佳。
紅螺素齋
紅螺素齋是紅螺寺內的特色餐飲,遵循佛教素食傳統,以豆製品、蔬菜、菌類為原料,製作出仿葷菜肴。代表菜品有「素炒鱔絲」(以香菇仿製)、「羅漢齋」(多種菌菇蔬菜拼盤)、「素火腿」(豆製品製作)等,味道清淡素雅,造型逼真。素齋堂位於大雄寶殿東側,人均消費約50-80元,既滿足味蕾又契合佛教文化,是體驗禪意飲食的好去處。
烤虹鱒魚
烤虹鱒魚是懷柔地區的知名美食,景區周邊的雁棲湖附近有多家餐館提供。選用當地水庫養殖的虹鱒魚,以炭火烤制,表面刷以秘制醬料,外皮酥脆,肉質細嫩。一條虹鱒魚約1.2-1.5斤,價格60-80元,可搭配生菜、薄餅食用,適合喜歡鮮香口味的遊客。
山野菜糰子
山野菜糰子是當地農家的傳統面食,以玉米面為皮,包裹荠菜、莧菜等山野菜製成的餡料,蒸熟後食用。口感鬆軟,帶有野菜的清香,營養健康。景區周邊農家院均有銷售,每個約3-5元,搭配小米粥食用,頗具鄉土風味。
門票
門票54元/人。
可在微信中搜索官方公眾號「红螺寺景区」,獲取最新動態或在線購票。
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隨季節調整: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為旺季,開放時間為8:00-17:00(16:30停止入園);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為淡季,開放時間為8:30-16:00(15:30停止入園)。景區全年無休,遇重大節假日可能延長開放時間,具體以官方通知為準。如遇暴雨、雷電等極端天氣,部分登山步道可能臨時關閉。
遊玩路線
佛教文化遊路線(全程約2.5小時):從景區入口進入,先遊覽御竹林,隨後沿中軸線參觀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千手觀音殿,觀賞雌雄銀杏、紫藤寄松等景觀,聆聽佛教故事和歷史傳說。之後前往素齋堂品嘗素齋,最後到法物流通處選購佛教用品或紀念品。此路線適合對宗教文化感興趣的遊客。
生態休閒遊路線(全程約4小時):進入景區後,先遊覽主寺區,然後沿紅螺山步道登山,途經觀音寺、聖泉,登頂後欣賞全景。下山後前往百花園(春季賞花勝地),最後到景區西側的滑道處體驗滑道(單獨收費,50元/人)下山。此路線兼顧人文與自然景觀,適合體力較好的遊客。
親子輕鬆遊路線(全程約2小時):從景區入口出發,遊覽御竹林、主寺區的主要建築,重點觀賞「紅螺三絕」,讓孩子了解自然與文化知識。之後到兒童遊樂區(位於御竹林北側)遊玩,再到景區內的紫藤花廊休息,最後品嘗周邊農家菜。此路線行程輕鬆,適合帶小孩的家庭。
交通
- 自駕:從北京市區出發,沿京承高速行駛至懷柔北出口下,沿京加路向北行駛約10公里,按路標指示即可到達景區,全程約60公里,車程1-1.5小時。景區停車場收費標準為小型車10元/天,大型車20元/天。
- 公交:在東直門枢纽站乘坐916路快車(東直門-懷柔汽車站),在懷柔汽車站下車後換乘H57路公交車(懷柔汽車站-紅螺寺),直達景區門口。916路快車發車間隔15分鐘,全程約1小時,票價12元;H57路發車間隔30分鐘,全程約30分鐘,票價4元。
- 旅遊專線:旺季(4-10月)期間,東直門旅遊集散中心有直達紅螺寺的旅遊專線,每天8:00發車,16:00返回,往返票價80元/人(含門票),需提前1天預訂。
必玩景點
- 雌雄銀杏:樹齡1100餘年,雄樹高20米,雌樹高18米,秋季金黃一片,是紅螺寺的標誌性景觀,象徵美滿姻緣,為「紅螺三絕」之一。
- 紫藤寄松:由千年平頂松與兩株紫藤組成,藤徑30厘米,春季紫花滿樹,形成「藤寄松」奇觀,為華北地區罕見的自然景觀,「紅螺三絕」之一。
- 御竹林:面積6000平方米,近2000株毛竹,為元代所植,康熙賜名,竹林茂密清幽,是景區的生態亮點,「紅螺三絕」之一。
- 大雄寶殿:高15米,面闊五間,內供三世佛及十八羅漢,為明代泥塑珍品,是紅螺寺主寺區的核心建築,體現了古代佛教建築藝術。
遊玩建議
- 最佳遊覽季節:春季(4-5月)紫藤、牡丹盛開;秋季(10-11月)銀杏金黃、山林盡染,是最佳遊覽季節;夏季可避暑,冬季可賞雪景及「歲寒三友」。
- 裝備建議:登山需穿舒適運動鞋,夏季攜帶防曬用品、驅蚊液,冬季注意保暖;景區內臺階較多,老人和小孩可準備輕便手杖。
- 餐飲建議:可在寺內素齋堂體驗素齋,人均50-80元;或到景區周邊的農家院品嘗懷柔油栗宴、烤虹鱒魚,人均70-100元;景區內小賣部提供簡餐,價格略高。
- 時間安排:建議上午9:00前到達,避開人流高峰;主寺區遊覽約1.5小時,登山往返約2小時,可根據興趣調整。
注意事項
- 宗教禮儀:進入寺廟需衣冠整潔,不大聲喧嘩;佛像前禁止拍照,上香需在指定區域,遵循寺內義工指導。
- 安全提示:登山步道部分路段較陡,雨天路滑,需小心行走;兒童和老人必須由家人陪同,不擅自偏離步道。
- 生態保護:禁止攀折花木、採摘果實,不隨意丟棄垃圾;御竹林、古樹周圍禁止吸煙和刻畫。
- 消費提示:景區內法物流通處商品價格較高,可貨比三家;滑道、電瓶車等二次消費項目需提前了解價格(電瓶車單程10元/人)。
- 其他:旺季周末遊客較多,建議錯峰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