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居寺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大石窩鎮水頭村,距市中心70公里,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景區佔地面積約70000平方米,由五大院落六進殿宇組成,兩側有配殿和帝王行宮、僧房,並有南北兩塔對峙。雲居寺以珍藏石經、紙經、木版經"三絕"聞名,享有"北方巨剎""石經長城"等美譽,是佛教經籍薈萃之地,寺內建築融合了隋唐至明清各代風格,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歷史文化
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約605年),初名"智泉寺",後改稱"雲居寺"。唐開元十八年(730年),金仙公主奏請唐玄宗賜田莊果園,寺院得以擴建;唐末至五代因戰亂遭破壞,石經刊刻中斷。遼金時期多次修繕擴建,形成中、東、西三寺格局,後又因朝代更迭屢毀屢建。清代康熙帝、乾隆帝曾御書題匾,清末僅西雲居寺存香火。1937年遭日軍焚毀,文物洗劫一空。
新中國成立後啟動修復工程,1981年在雷音洞發掘出兩顆釋迦牟尼佛舍利,1999年修復面積達8353.44平方米,重現清末民初古剎風貌。2000年雲居寺石經地宫對遊客開放,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主要景點
房山石經
房山石經全稱"房山雲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經",始刻於隋大業年間(605年),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朝,共刻佛經1122部3572卷14278方,約3500萬字,是世界最大最古老的石刻圖書館。經版封存在石經山9個藏經洞及1座地宫,其中雷音洞(華嚴堂)內保存隋代刻經4塊,唐代刻經1008塊,洞壁嵌經版四周有1056尊浮雕小佛,被譽為"石經長城"。
北塔(羅漢塔/舍利塔)
北塔始建於遼代,明代重修,高30.46米,為八角形樓閣式磚塔,下部為須彌座,中部為覆缽式塔身,上部為十三層密檐,這種"鐘鼓樓式"造型全國罕見。塔身浮雕有契丹文經咒和佛教故事,塔基四周雕有獅首、力士等圖案,是研究遼代建築藝術和契丹民族文化的重要實物。
舌血真經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高僧祖慧以舌血混合朱砂為墨,耗時三年寫成《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60萬字,世稱"舌血真經"。經卷採用磁青紙書寫,金字醒目,距今近400年仍色澤鮮豔,現藏於雲居寺文物庫房,為國家一級文物。
唐遼古塔群
雲居寺現存唐塔7座、遼塔5座、清塔3座,其中唐塔佔全國現存有確切紀年唐塔的三分之一。唐塔多為方形單層密檐式,高3-5米,塔身刻有建塔紀年、造像、經咒等;遼塔造型多樣,有樓閣式、密檐式,塔身浮雕佛教題材圖案,是研究古代建築和雕刻藝術的珍貴實例。
龍藏木經板
龍藏木經板即《乾隆版大藏經》雕版,始刻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完成於乾隆三年(1738年),共雕版79036塊,收錄佛經1669部7168卷,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官刻佛教大藏經雕版,現藏於雲居寺龍藏木經館。
美食
雲居寺周邊以農家菜為主,特色美食包括:
房山磨盤柿
房山特產,因果實形如磨盤得名,單果重250-500克,果皮橙黃,果肉柔軟多汁,含糖量15%-20%,富含維生素A、C及多種礦物質,秋季成熟,可鮮食或制柿餅。
虹鱒魚宴
拒馬河流域養殖的虹鱒魚,肉質鮮嫩,可清蒸、紅燒、烤制,尤以烤虹鱒魚著名,外皮酥脆,魚肉細膩,搭配秘制醬料,是當地招牌菜。
野菜餡餃子
採用房山山區野生薺菜、馬齒莧等野菜,搭配豬肉或雞蛋製成餡料,餃子皮勁道,餡料清香,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是農家特色美食。
門票
門票40元/人。
可在微信中搜索官方公眾號"北京云居寺",獲取最新動態。截止2025-06-30,該官方微信公眾號沒有提供在線購票功能。
開放時間
雲居寺開放時間為:
夏季(4月1日-10月31日)8:30-16:30(16:00停止入園)
冬季(11月1日-次年3月31日)8:30-16:00(15:30停止入園)
法定節假日及旅遊旺季延長至17:00閉園,具體以景區公告為準。
遊玩路線
經典半日遊路線:
山門→天王殿→毗盧殿→大雄寶殿→藥師殿→彌陀殿→藏經樓→北塔→唐遼古塔群→石經地宫→龍藏木經館→石經山(可選乘索道)→雷音洞→返回山門
(全程約3小時,含石經山遊覽需增加1.5小時)
文化深度遊路線:
上午:參觀石經地宫、龍藏木經館,了解石經與木經歷史;登石經山,遊覽雷音洞及藏經洞,近距離觀賞唐代石經
中午:品嘗周邊農家菜
下午:參觀北塔、唐塔群,了解古代建築藝術;遊覽各殿堂,觀賞佛教造像;參觀舌血真經等文物展覽
(全程約5-6小時,建議自帶飲用水和防曬用品)
交通
- 公交:
1. 市區乘坐917路快車(天橋-十渡)到房山倉房小區站,換乘房12路/房31路至雲居寺站,全程約2.5小時
2. 地鐵房山線蘇莊站下車,換乘房31路直達雲居寺,全程約2小時 - 自駕:
1. 京港澳高速(G4)→琉璃河出口→房易路→淶寶路→雲居寺,車程約1.5小時
2. 京昆高速(G5)→蒲窪出口→房易路→雲居寺,車程約1.2小時 - 旅遊專線:
北京旅遊集散中心(前門、王府井等地)開設雲居寺一日遊專線,含門票及往返交通,價格約120元/人
必玩景點
- 房山石經:世界最大石刻佛經,14278方經版跨越六朝,雷音洞唐代浮雕小佛與石經堪稱國寶
- 北塔:30.46米遼代建築,鐘鼓樓式造型全國罕見,塔身浮雕是研究契丹文化的重要實物
- 舌血真經:明代高僧以舌血寫就60萬字《華嚴經》,磁青紙金字保存400年不褪色
- 石經山雷音洞:隋代刻經發源地,洞壁1056尊小佛與千年石經構成佛教藝術奇觀
遊玩建議
- 建議遊玩時間:3-5小時,深度遊可安排一整天
- 石經山需攀登450級台階(或乘索道),建議穿防滑鞋,老年遊客可量力而行
- 寺內文物珍貴,拍照請勿使用閃光燈,禁止觸摸經版、佛像
- 春季(4-5月)可觀賞寺內千年銀杏新葉,秋季(10-11月)紅葉與古塔相映成趣
- 周邊有十渡、野三坡等景點,可組合安排2-3日房山山水文化遊
注意事項
- 寺內殿堂較多,建議跟隨導遊或查看導覽圖,避免遺漏重要景點
- 石經地宫、龍藏木經館等區域需保持安靜,禁止大聲喧嘩
- 景區內禁止吸煙、亂扔垃圾,愛護古樹名木和文物古蹟
- 節假日遊客較多,石經山索道可能排隊,建議錯峰遊覽
- 夏季注意防蚊蟲,冬季山區氣溫較低,需注意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