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區 - 福建旅遊景區

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區 - 福建旅遊景區
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區 - 福建旅遊景區

三坊七巷景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地處福州市中心南後街的東西兩側,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景區佔地面積達40.2公頃,由十條東西走向的小街巷構成「棋盤狀」街區支脈體系,其中南後街西邊三條為「三坊」,東邊七條為「七巷」。它是中國東南地區現存較大且保存較為完整的古民居街區,有古代里坊制度「活化石」以及「明清建築博物館」的美譽。坊巷內的院落多沿中軸線對稱分佈,宅院外有圍牆,宅院內以多進院落沿縱深軸線佈局,呈現出中軸線對稱的佈局形式,極具福州建築風格。

歷史文化

三坊七巷的歷史可追溯至晉朝,在唐五代時期得以完善,到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此地長期以來都是福州達官顯貴、文士名流的聚居之處。晚清至民國時期,林則徐、冰心、林覺民等諸多對中國近現代進程產生重要影響的人物曾在此居住。因戰亂等因素,三坊七巷曾遭受破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展了多次保護修葺活動。2005年,福州市政府再次對其開展保護工作,大量古建築和古樹名木得以保留。2006年,三坊七巷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榮獲「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榮譽稱號;2015年,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

主要景點

衣錦坊

位於南後街西側,在三坊中處於最北端,也被稱作三坊中的第一坊。與黃巷相對,呈東西走向,東起南後街,西跨通湖路至驛前橋,全長395米,寬4至5.5米。舊時名為通潮巷,宋宣和間稱棣錦坊,南宋時因江東提刑王益祥在此居住,故而改名為衣錦坊。坊內保存有鄭家大院(水榭戲臺)、歐陽氏大院和花廳、鄭鵬程故居等古建築,還有流蘇、蘇鐵、廣玉蘭等具有百年樹齡的珍稀樹種。

文儒坊

處於衣錦坊之南、光祿坊之北,在三坊中位置居中,與安民巷相對。這裏曾是眾多文人雅士的聚居地,歷史上居住過許多名流,坊內保留著不少具有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的古建築。

光祿坊

具體位置在三坊的南側。此地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如劉家大院等古建築。劉家大院佔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現為社區博物館中心展館。

楊橋巷

七巷之一,位置偏北。楊橋路17號的林覺民冰心故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故居原是林覺民祖輩七房人家(包括林長民)的聚居地。目前,這裏闢有「林覺民烈士事跡展」「冰心與故鄉福州」兩大展區。

郎官巷

位於七巷之中。20號的嚴復故居佔地約600多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宅院分為主座和花廳兩部分,主座是典型的福州古民居,花廳則是清代末期民國初期中西合璧的建築。故居建於清代同治年間,距今已有140多年歷史。

塔巷

七巷之一。塔巷在歷史上曾有過諸多故事和傳說,其建築風格也體現了福州當地的特色。清末時期,這裏還創有福州閱書報社。

黃巷

36號的小黃樓佔地面積約3600多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宅院雕樑畫棟,內有藤花吟館、小滄浪亭、瀟碧廊等園景。福州台灣會館位於黃巷51號,建築總面積1611平米,其前身是福州台灣兩郡試館,由晚清分巡台灣道劉璈倡建於1884年,是清末專供台灣士子來榕參加福建鄉試、進京會試時棲息之所。

安民巷

與文儒坊相對。歷史上黃巢農民軍曾到此,在巷口出榜安民。這裏同樣保留了不少具有福州傳統風格的古建築。

宮巷

宮巷內的建築大多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26號的沈葆楨故居是三坊七巷建設年代最為久遠、歷史文化價值最高的古厝之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吉庇巷

60號的謝家祠佔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後牆與宮巷相鄰,現作為福建狀元府藝術館。2009年福州市將其復名為「吉庇巷」,並對北側的破損古建築進行了改造。

南後街

北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1000米左右,是三坊七巷的中軸。它的東側有七巷,西側有三坊,從三坊七巷興起至民國期間,一直是主要的商業街,當時路面商賈雲集,柴米油鹽、日常生活所需的三十六店(各行各業)一應俱全,還有專為文化人服務的刻書坊、舊書攤、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兩節的燈市。

水榭戲臺

位於衣錦坊4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宅院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已有400餘年歷史。現在這裏定時上演閩劇、伬唱、十番音樂、樂器彈奏等常態化演出。戲臺所在的建築群坐北朝南,皆用穿斗式木構架,總佔地面積2675平方米。花廳的水榭戲臺是福州市僅存的水榭戲臺,水池面積60平方米,池上的戲臺坐南朝北,係單層平臺,面積30平方米,戲臺三麪臨水,中隔天井,麪對樓閣,拾音效果良好。

福建省民俗博物館

由二梅故居改建而成,2006年二梅故居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內展出福建民俗文物近千件,以場景式陳列,還原明清時期閩都人的生活場景。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

位於葉氏民居,200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將葉氏民居作為福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常設展示中心。這裏展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品千餘件,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美食

肉燕

福州的特色美食,肉燕皮由豬肉和澱粉製成,薄而有韌性,包裹著鮮美的肉餡,煮好後口感脆嫩,湯汁鮮美。在三坊七巷周邊的許多小吃店都能品嘗到。

魚丸

以鮮魚為主料,加入適量的澱粉等製作而成,外皮富有彈性,內餡通常是豬肉等,味道鮮美,一口咬下去湯汁四溢。景區周邊有不少店舖售賣各具特色的魚丸。

佛跳牆

是福建的名菜,食材豐富,有鮑魚、海參、魚唇、牦牛皮膠、杏鮑菇、蹄筋、花菇、墨魚、瑤柱、鵪鶉蛋等,用獨特的方法烹製而成,湯汁濃郁,味道醇厚。在一些中高端的閩菜館可以品嘗到正宗的佛跳牆。

芋泥

選用優質芋頭,蒸熟後製成泥狀,加入糖、豬油等調料,口感細膩,香甜可口。在三坊七巷附近的甜品店可以找到。

門票

免費開放。部分景點單獨收費。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收費景點開放時間一般為8:30 - 21:00,但具體時間可能會因季節或特殊情況有所調整。

遊玩路線

一日遊路線:從南後街進入景區,先遊覽衣錦坊,欣賞水榭戲臺等古建築;接著前往文儒坊,感受文人氣息;再到光祿坊參觀劉家大院。之後前往郎官巷參觀嚴復故居,然後依次遊覽塔巷、黃巷(可參觀小黃樓和福州台灣會館)、安民巷、宮巷、吉庇巷。最後回到南後街,逛逛商業街,品嘗美食。

兩日遊路線:第一天,上午遊覽楊橋巷的林覺民冰心故居,之後到郎官巷、塔巷。下午參觀黃巷,晚上在三坊七巷內體驗夜景和當地的夜生活。第二天,遊覽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再前往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深入了解各坊巷的歷史文化,還可以參觀福建省民俗博物館和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等景點。

交通

  • 公交:有多條公交線路可到達三坊七巷附近,如乘坐1路、2路、8路、11路等公交車,在南街站或三坊七巷站下車。
  • 地鐵:可乘坐地鐵1號線,在東街口站下車,從B或C出口出站,步行即可到達景區。
  • 自駕:自駕前往的遊客,景區周邊有停車場,但在旅遊旺季可能車位緊張。可導航至三坊七巷景區,根據指示牌尋找合適的停車地點。

必玩景點

  • 林覺民冰心故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通過「林覺民烈士事跡展」「冰心與故鄉福州」兩大展區,藉助多媒體視聽及實物展陳,了解相關歷史。
  • 嚴復故居:佔地約600多平方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宅院分為主座和花廳兩部分,能看到典型的福州古民居風格以及晚清民國初期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
  • 水榭戲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距今400餘年,可欣賞閩劇、伬唱等常態化演出,感受獨特的戲臺建築和演出氛圍。
  • 小黃樓:佔地約3600多平方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宅院雕樑畫棟,有諸多特色園景。
  • 福建省民俗博物館:由二梅故居改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通過近千件民俗文物和場景式陳列,還原明清時期閩都人生活場景。

遊玩建議

  • 建議遊玩時間為1 - 2天。春秋兩季氣候宜人,是比較適合遊玩的季節。夏季前往需做好防曬和防蚊蟲措施,冬季前往注意保暖。
  • 景區內以步行遊覽為主,建議穿著舒適的鞋子。
  • 可以聘請景區講解員或者租用語音導覽器,以便更好地了解景點的歷史文化背景。
  • 可以品嘗當地特色美食,但要注意選擇正規衛生的店舖。
  • 可以購買一些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創產品作為紀念。

注意事項

  • 尊重景區內的歷史文化遺跡,不隨意觸摸、破壞古建築和文物。
  • 在參觀名人故居等場所時,保持安靜,遵守場所內的規定。
  • 景區內遊客較多,特別是在節假日等旅遊旺季,要注意保管好個人財物。
  • 愛護景區環境,不隨地丟棄垃圾。
  • 觀看演出等活動時,遵守現場秩序。

線上購票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在小程序中購買門票,或點擊這裡在網頁中購買門票。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在小程序中購買門票,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