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遊位於重慶市渝中區、江北區、南岸區等沿江區域,依托長江和嘉陵江兩條母親河展開,是重慶極具代表性的都市旅遊名片,也是展示重慶山水都市風貌的核心旅遊項目。作為重慶重點打造的特色旅遊產品,其串聯起的多個沿江景點包含多個國家4A級、5A級景區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相關景觀。景區核心遊覽水域涵蓋長江從朝天門至九龍坡區段、嘉陵江從朝天門至磁器口區段,整體輻射的沿江景觀帶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其核心特色在於將山城的立體地貌與江城的靈動水景完美融合,遊客可乘船觀賞兩岸錯落有致的現代摩天大樓、古樸的歷史建築群、燈火璀璨的城市夜景以及獨特的橋樑集群,形成「水在城中流,城在水中映」的絕美畫卷。沿江區域分佈著近20座風格各異的跨江大橋,包括重慶長江大橋、千厮門嘉陵江大橋等標誌性建築,其中千厮門嘉陵江大橋主橋長878米,橋面寬36.2米,兼具公路和軌道交通通行功能;朝天門長江大橋主跨552米,是當時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橋。同時,沿江還坐落著洪崖洞、大劇院等知名地標建築,洪崖洞建築面積達46000平方米,共11層,依山而建,極具巴渝傳統建築特色。
歷史文化
重慶兩江遊的歷史根基源於長江、嘉陵江對重慶城市發展的深遠影響。長江和嘉陵江的交匯處——朝天門,自明清時期便是重慶重要的水陸碼頭,是物資集散和人員往來的樞紐,當時的商船、漁船在此聚集,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碼頭文化,為後來兩江遊的興起奠定了地理和人文基礎。近代以來,隨著重慶開埠和城市建設推進,沿江區域逐步建起各類廠房、倉庫和民居,橋樑建設也陸續展開,1980年重慶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成為長江上游第一座大型公路橋樑,極大地推動了兩岸交通和旅遊的發展。
重慶兩江遊的歷史根基源於長江、嘉陵江對重慶城市發展的深遠影響。長江和嘉陵江的交匯處——朝天門,自明清時期便是重慶重要的水陸碼頭,是物資集散和人員往來的樞紐,當時的商船、漁船在此聚集,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碼頭文化,為後來兩江遊的興起奠定了地理和人文基礎。近代以來,隨著重慶開埠和城市建設推進,沿江區域逐步建起各類廠房、倉庫和民居,橋樑建設也陸續展開,1980年重慶長江大橋建成通車,成為長江上游第一座大型公路橋樑,極大地推動了兩岸交通和旅遊的發展。
主要景點
朝天門廣場
朝天門廣場位於渝中區渝中半島的嘉陵江與長江交匯處,是重慶兩江遊的核心起始點,佔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這裡是長江和嘉陵江的匯流之處,清澈的嘉陵江水與渾濁的長江水在此涇渭分明,形成獨特的「夾馬水」景觀。廣場中央矗立著高20米的朝天門標誌雕塑,象徵著重慶作為水陸樞紐的歷史地位。作為重慶的老牌地標,朝天門曾是古代官員迎接聖旨和朝廷官員的地方,如今則是遊客俯瞰兩江交匯、觀賞江景的絕佳位置,也是兩江遊船最主要的停靠碼頭之一,從這裡出發可便捷開啟兩江遊覽行程。
洪崖洞民俗風貌區
洪崖洞民俗風貌區坐落於渝中區嘉陵江濱江路,緊鄰千厮門嘉陵江大橋,建築面積46000平方米,是兩江遊途中最具視覺衝擊力的景觀之一。該區域以重慶傳統吊腳樓建築為主體,共11層,建築依山就勢,層層疊疊向上攀升,完美契合了山城的地形特點。洪崖洞融合了餐飲、娛樂、住宿、觀光等多種功能,內部設有巴渝民俗文化展示區,展示了老重慶的民俗風情和傳統手工藝。每當夜晚降臨,洪崖洞的燈火全部點亮,暖黃色的燈光勾勒出建築的輪廓,與嘉陵江的倒影相互映襯,宛如現實中的「千與千尋」場景,是兩江遊觀賞夜景的核心亮點之一。
重慶大劇院
重慶大劇院位於江北區江北嘴濱江路,瀕臨嘉陵江,總建築面積103307平方米,建築高度64.8米。劇院外觀採用不規則的幾何體設計,以淡藍色的玻璃幕牆為主,形似一艘蓄勢待發的巨輪,與周圍的江景、橋樑構成和諧的景觀畫面。作為重慶重要的文化地標,大劇院內部設有大劇場、中劇場和排練廳等多個功能區域,可容納近3000名觀眾,主要承接歌劇、舞劇、交響樂等高水平藝術演出。從兩江遊的遊船上望去,大劇院的現代建築風格與對岸的洪崖洞形成鮮明對比,白天盡顯簡約大氣,夜晚在燈光映照下則更顯靈動,是展現重慶現代文化風貌的重要景觀。
千厮門嘉陵江大橋
千厮門嘉陵江大橋連接渝中區和江北區,是兩江遊途中不可或缺的橋樑景觀,主橋全長878米,其中主跨312米,橋面寬度36.2米,上層為城市道路,下層為軌道交通6號線的通行軌道。大橋的設計融入了重慶的山水特色,橋塔採用單塔斜拉式結構,造型輕盈靈動,與周圍的洪崖洞、大劇院等景觀相互呼應。夜晚時分,大橋的燈光會隨著時間變化呈現出不同的色彩效果,燈光倒映在嘉陵江中,形成一道絢麗的光帶,成為兩江夜景中極具辨識度的標誌性景觀,也是遊客拍攝兩江風光的熱門取景地。
南濱路濱江景區
南濱路濱江景區位於南岸區長江南岸,全長約25公里,是集防洪護岸、城市道路、旅遊觀光、休閒娛樂於一體的大型濱江景觀帶。景區沿線分佈著慈雲寺、彈子石老街、龍門浩月等多個歷史文化景點,其中彈子石老街佔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保留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築,展現了重慶開埠後的歷史風貌。南濱路的景觀打造兼顧了自然與人文,沿線種植了大量綠植,修建了多個觀景平台和濱江公園,遊客乘船經過時,可欣賞到沿線錯落的歷史建築與現代休閒設施,這裡也是觀賞渝中半島夜景的絕佳位置,與對岸的渝中區夜景交相輝映,構成完整的兩江夜景畫卷。
遊玩路線
重慶兩江遊主流路線為日遊和夜遊兩條核心路線,其中夜遊是最受遊客青睞的選擇。夜遊常規路線全程約60分鐘,以朝天門碼頭為起點,遊船先駛入嘉陵江,沿途依次經過千厮門嘉陵江大橋、洪崖洞、重慶大劇院、江北嘴金融城等景點,欣賞嘉陵江兩岸的璀璨夜景;隨後遊船折返至朝天門,再駛入長江,途經朝天門長江大橋、南濱路濱江景區、彈子石老街等景觀,最後返回朝天門碼頭。日遊路線時長約90分鐘,在夜遊路線的基礎上增加了長江段至菜園壩長江大橋的航程,遊客可更清晰地觀賞沿江的建築細節和自然風貌,如長江兩岸的山體地貌、濱江公園的生態景觀等。此外,還有特色長線遊船路線,時長約120分鐘,從朝天門碼頭出發,沿長江上行至九龍坡區九渡口附近,沿途可觀賞鵝公巖長江大橋、黃葛古道入口等景觀,適合時間充裕、想深入遊覽長江沿岸風光的遊客。
遊玩建議
- 夜遊兩江是最佳選擇,建議選擇19:30 - 21:00時段的遊船,此時段天色完全暗下,兩岸燈光全部開啟,夜景效果達到最佳,該時段遊船班次最為密集,每15 - 20分鐘一班。
- 遊船分為普通遊船和豪華遊船,普通遊船票價相對親民,豪華遊船設有觀景台、茶歇等增值服務,若追求更好的觀賞體驗可選擇豪華遊船,建議提前1小時到達碼頭換取船票並登船,以便搶佔二層甲板的觀景位置。
- 春季(3 - 5月)和秋季(9 - 11月)前往遊玩最為適宜,這兩個季節重慶氣溫在15 - 28℃之間,江面風力適中,舒適度較高;夏季需做好防曬,江面紫外線較強,冬季需攜帶厚外套,夜間江面風力較大,氣溫比市區低3 - 5℃。
- 遊玩時可攜帶小型相機或手機,甲板區域是拍攝夜景的最佳位置,建議準備手機穩定器,避免因遊船晃動導致拍攝畫面模糊。
- 可提前了解沿線景點的歷史文化背景,結合遊船上的語音講解,能更深入地感受兩江遊的文化內涵,部分遊船還提供川劇片段等特色表演,可合理安排觀賞時間。
注意事項
- 遊船航行過程中,甲板區域人員較多,需照看好老人和小孩,切勿攀爬護欄,護欄高度約1.2米,未滿年齡者需在成人陪同下在甲板活動,避免發生落水危險。
- 禁止攜帶易燃易爆、管制刀具等危險物品登船,登船時需配合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檢查,遊船內設有消防器材和救生設備,請勿隨意挪動或損壞。
- 遊船內禁止吸煙,飲食需在指定區域進行,請勿隨意丟棄垃圾,保持船艙和甲板的環境衛生,共同保護兩江水域生態。
- 節假日期間遊客數量激增,遊船票需求量大,建議提前3 - 5天透過官方管道預訂門票,避免現場無票或長時間排隊等候。
- 若遇暴雨、大風等惡劣天氣,遊船可能會臨時停運或調整航線,出行前可撥打景區諮詢電話確認通航情況,避免因天氣原因耽誤行程;航行中若遇輕微顛簸,屬正常現象,無需驚慌,聽從工作人員的指引即可。
交通
- 公車:可搭乘112路、120路、141路、372路、414路等多條公車路線直達朝天門碼頭站,下車後步行約50 - 100米即可到達各遊船登船口;前往南濱路沿線觀景台可搭乘338路、354路、375路等公車至南濱路鐘樓站下車。
- 軌道交通:搭乘軌道交通1號線至小什字站下車,從8號口出站後,步行約1.2公里可到達朝天門碼頭;或搭乘軌道交通6號線至大劇院站下車,步行約800米可到達江北嘴江邊觀景區域,也可在此處轉乘輪渡前往對岸朝天門碼頭。
- 自駕:自駕遊客可導航至「朝天門廣場停車場」,該停車場共有停車位約800個,收費標準為小型車10元/2小時,超過2小時後每小時加收3元,節假日停車壓力較大,建議錯峰出行。
- 輪渡:可選擇從彈子石碼頭搭乘輪渡至朝天門碼頭,輪渡票價2元/人,航程約10分鐘,既能體驗水上交通,又能提前感受江景,是前往登船點的特色交通方式。
開放時間
重慶兩江遊的開放時間分日遊和夜遊兩個時段,全年無休(特殊惡劣天氣除外)。日遊時段為10:00 - 16:00,每間隔2小時發一班船;夜遊時段為19:00 - 22:00,其中19:30 - 21:00為發班高峰時段,每間隔15 - 20分鐘發一班船。夏季因晝長夜短,夜遊開始時間會提前至18:30,冬季則延後至19:00;春節、國慶等重大節假日期間,會依據客流狀況增開早班和晚班遊船,最晚一班遊船出發時間可延長至22:30,具體發班時間以當日碼頭公告為準。
門票
日遊58元/人起,夜遊95元/人起。可在微信中搜尋服務號「重庆交运两江游」,取得最新動態或線上購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