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 - 新疆旅游景区

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 - 新疆旅游景区
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 - 新疆旅游景区

草原石人哈萨克民族文化园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境内,地处昭苏草原核心区域,是国家4A级景区。园区总面积约2000亩,以展示哈萨克族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为核心,融合草原石人文化、游牧生活体验、传统手工艺展演等特色,是新疆唯一以哈萨克族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园区。

园区内建有哈萨克族传统毡房群落、草原石人陈列馆、民俗文化博物馆、赛马场等设施。其中,草原石人陈列馆集中展示了新疆境内发现的古代草原石人雕刻品,数量达30余尊;民俗文化博物馆收藏各类哈萨克族文物2000余件。园区内还保留了原生态的草原植被和自然景观,草原面积占比达70%以上,是体验哈萨克族游牧文化的重要场所。

历史文化

草原石人文化是亚欧草原游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昭苏县作为“草原石人之乡”,境内已发现草原石人遗址40余处。这些石人雕刻于隋唐时期,是突厥等古代游牧民族为纪念祖先而设立的墓碑,其造型多为武士形象,身着盔甲、手持兵器,部分石人还雕刻有动物纹饰,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

哈萨克族作为新疆主要的游牧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文化园集中展示了哈萨克族的迁徙历史、游牧生活方式、传统服饰、音乐舞蹈、饮食文化等。例如,哈萨克族传统的“阿肯弹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园区内定期举办阿肯弹唱会,展现游牧民族的音乐智慧;此外,哈萨克族的毡房搭建技艺、马具制作技艺等也在园区内得到活态传承。

主要景点

草原石人陈列馆

陈列馆内展示了30余尊不同时期的草原石人,其中最著名的是“小洪那海石人”复制品。原石刻于公元6-7世纪,高2.3米,宽0.8米,雕刻有武士的面部特征、盔甲细节及动物图案,是研究古代突厥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陈列馆通过图文展板、文物陈列和多媒体演示,系统介绍了草原石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哈萨克民俗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收藏有哈萨克族传统服饰、马鞍、毛毯、乐器等文物2000余件。其中,哈萨克族的“库鲁木切克”(毡房顶部装饰)和“谢克麦特”(刺绣壁挂)展示了精湛的手工艺;博物馆内还设有实景复原的哈萨克族毡房场景,再现了游牧家庭的日常生活。

赛马场与叼羊表演区

赛马场占地约200亩,是举办哈萨克族传统赛马、叼羊、姑娘追等体育活动的场所。每周六、日及节假日举办现场表演,其中叼羊比赛是哈萨克族最具特色的传统竞技项目,参赛骑手需骑术精湛,争夺羊并投入指定区域,展现游牧民族的勇敢和协作精神。

毡房体验区

体验区拥有50顶传统哈萨克族毡房,毡房内陈设按照游牧家庭的生活场景布置,游客可入住毡房,体验挤奶、制作马奶酒、擀毡等游牧生活。毡房外部设有草原烧烤区和篝火晚会场地,夜间可参与哈萨克族歌舞表演。

美食

手抓肉

选用昭苏草原的优质羊肉,将大块羊肉放入清水中煮熟,蘸盐或蒜泥食用。肉质鲜嫩多汁,保留了羊肉的原汁原味,是哈萨克族待客的传统美食,人均食用量约500克/份。

马奶酒

以新鲜马奶为原料,经发酵酿制而成的传统饮品,酒精度约3-5度。口感酸甜微涩,具有开胃健脾、驱寒祛湿的功效,是哈萨克族夏季消暑的必备饮品,园区内每日可供应自酿马奶酒约200升。

包尔萨克

哈萨克族传统油炸面食,用面粉、牛奶、羊油制成,呈菱形或圆形,色泽金黄,外酥内软。常搭配奶茶食用,是早餐或下午茶的常见点心,每份约200克,售价15元。

纳仁

将煮熟的羊肉撕成小块,铺在煮熟的面条上,加入肉汤和洋葱碎拌匀。面条筋道,羊肉香浓,是哈萨克族节庆期间的重要美食,人均食用量约400克/份。

门票

旺季(5月-10月)80元/人,淡季(11月-4月)40元/人;以景区实际价格为准。

开放时间

旺季(5月-10月)08:30-20:30,淡季(11月-4月)10:00-18:00;法定节假日及暑期延长开放至21:00。

游玩路线

推荐路线:主入口→草原石人陈列馆(1小时)→哈萨克民俗文化博物馆(1.5小时)→赛马场观看表演(2小时)→毡房体验区午餐→参与游牧生活体验(挤奶、擀毡等,2小时)→草原烧烤区晚餐→篝火晚会(1.5小时)。

交通

  • 自驾:从伊宁市出发,沿G577国道向昭苏县方向行驶约120公里,车程2.5小时;抵达昭苏县城后,沿S237省道向西北行驶15公里即达园区。
  • 公共交通:在伊宁市客运站乘坐至昭苏县的班车,每日8:00-18:00每小时一班,票价35元;抵达昭苏县城后,乘坐景区直通车(每日9:00、11:00发车),票价10元,车程20分钟。
  • 旅游专线:夏季(6月-8月)开通伊宁至景区的旅游专线车,每日8:30从伊宁市旅游集散中心发车,往返票价80元,含景区门票。

必玩景点

  • 草原石人陈列馆:集中展示草原石人精华,了解古代游牧文明,馆内石人平均高度2米,历史跨度达500年。
  • 赛马场叼羊表演:体验哈萨克族传统竞技,每周表演6场,每场约90分钟,骑手人数达20人以上。
  • 毡房体验区:入住传统毡房,参与挤奶、制作马奶酒等活动,毡房内部直径约5米,可容纳6-8人居住。

游玩建议

  • 夏季前往需携带防晒用品(SPF30+)、防蚊液,草原紫外线强且蚊虫较多。
  • 参与骑马活动时,需听从教练指导,穿着长衣长裤,避免擦伤;园区提供专业骑马装备租赁,费用约50元/套。
  • 体验毡房住宿时,注意保暖,草原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可能低至10℃以下,可携带薄羽绒外套。
  • 拍摄民俗表演时,提前与表演者沟通,尊重当地文化习俗,避免未经允许的近距离拍摄。
  • 品尝马奶酒时,建议从小量开始饮用,适应后再增加,避免空腹饮酒导致肠胃不适。

注意事项

  • 景区内部分区域为草原生态保护区,禁止随意采摘花草、破坏植被。
  • 观看赛马、叼羊等竞技活动时,需在指定观礼区等候,禁止进入表演场地或靠近马匹。
  • 毡房内禁止使用明火,如需烹饪可至指定烧烤区;园区内设有消防设施,需熟悉其位置及使用方法。
  • 尊重哈萨克族宗教信仰和习俗,避免在毡房内谈论敏感话题或做出不当行为。
  • 冬季景区部分设施关闭,提前确认开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