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老城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依托伊宁南市区三个街道建成,总面积约22.9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完成4.2平方公里。景区内分散着清朝乾隆时期以来的古建筑300多幢,2万多户颇具地方特色的居民庭院。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包含古老的纯木结构民居、各式砖石结构别墅、拜占庭式的穹顶、波斯风格庭院,洛可可式浮雕、几何图纹等。
历史文化
据史料记载,17世纪时从南疆至伊犁开荒的维吾尔族人最早聚居于此。经过历史的洗礼和变迁,现在这里主要居住着维、汉、回、乌孜别克、哈萨克、锡伯、满、俄罗斯、蒙、塔塔尔、塔吉克、柯尔克孜族等多个民族。喀赞其在悠久历史潮流的熏陶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已成为新疆民族多元文化聚集的特色区域。2015年,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前进街成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主要景点
吐达洪巴依大院
吐达洪巴依大院是商人吐达洪1929年从吉尔吉斯斯坦回国后在伊宁市的居所,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筑整体外观呈淡蓝色,风格融合了多元文化,是中国境内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塔塔尔族民居。大院里有两排屋子,青砖照壁、筒式壁炉、水晶吊灯、民族地毯等相互映衬。
回族大寺
回族大寺始建于1751年(乾隆十六年),是伊犁最早落成的清真寺之一,也是清代伊犁九城中最大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原面积约6000平方米。其建筑造型与布局仿照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修建,采用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兼有阿拉伯伊斯兰风格。前有山门、正门,两侧有双重八字影壁及门楼,后面是寺院的主体建筑——礼拜殿,供讲经和礼拜,礼拜殿分内、外、中三殿,共600余平方米,可供千人礼拜。
美食
烤羊肉串
选用新鲜的羊肉,切成小块,用铁签串起,在炭火上烤制。烤制过程中,撒上孜然、辣椒面等调料,烤至外皮金黄酥脆,内部鲜嫩多汁,香气四溢。
手抓饭
主要由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等食材制作而成。米饭吸收了羊肉的香味和胡萝卜的甜味,口感丰富,营养丰富,通常搭配一些小菜和酸奶。
馕
新疆地区的传统面食,种类有原味馕、芝麻馕、葱香馕等。口感香脆,保存时间较长,是当地人民喜爱的主食之一。
门票
喀赞其民俗旅游区为开放式景区,不收取门票费用。
开放时间
景区全年开放,开放时间为全天24小时。
游玩路线
游客可以从景区南大门进入,首先游览吐达洪巴依大院,感受多元文化融合的建筑风格;接着沿着街道漫步,欣赏色彩缤纷的特色民居和各式建筑;然后前往回族大寺,感受其古朴典雅的氛围;再乘坐“哈迪克”(马车)穿梭在街巷中,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最后可以去民俗家访点,品尝当地美食,与居民互动交流,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活方式。
交通
- 飞机:游客可先乘坐飞机到达伊宁机场,再从伊宁机场乘坐出租车前往喀赞其民俗旅游区,车程约20分钟。
- 火车:乘坐火车到达伊宁站后,可选择乘坐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景区。乘坐公交车可搭乘相应线路,在指定站点下车;乘坐出租车车程约15分钟。
- 自驾:通过导航软件输入“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按照导航路线行驶即可。景区及周围设有多个停车场,如游客中心东侧、石榴花展览馆、赛乃姆演绎广场等,合计规划停车泊位1430个。
必玩景点
- 吐达洪巴依大院: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塔塔尔族民居,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筑风格独特,融合多元文化。
- 回族大寺:伊犁最早落成的清真寺之一,始建于1751年,原面积约6000平方米,具有中国传统建筑与阿拉伯伊斯兰风格。
- 喀赞其特色民居:景区内有2万多户特色居民庭院,建筑外墙、大门多以蓝白色为主,明黄、翠绿、樱花粉色的房屋交错其间,风格多样,犹如一座露天的中亚建筑博物馆。
游玩建议
- 可以选择在下午或傍晚时分游玩,既能避开中午的炎热,又能欣赏到美丽的夕阳余晖洒在特色建筑上的美景。
- 乘坐“哈迪克”马车时,注意安全,遵守车夫的指示。
- 品尝当地美食时,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食量适量选择,避免浪费。
- 如果对民族文化感兴趣,可以多去一些民俗家访点,与当地居民交流,深入了解民俗文化。
注意事项
- 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和民俗习惯,不做出不适当的行为。
- 爱护景区环境,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保持景区的整洁卫生。
- 在景区内游玩时,注意自身安全,特别是在街道上行走时,要注意车辆和行人。
-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及时向景区工作人员求助或拨打当地的应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