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博物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地处长沙市中心地带,坐落于长沙市烈士公园西北角。它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也是地志性博物馆。院舍总面积达112469平方米,其中本院陈列大楼91252平方米,南院10408平方米,在建博物院汨罗基地8896.3平方米。作为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以及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湖南博物院在文博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历史文化
湖南博物院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郴州学会组建郴州学会博物院,不过随着戊戌变法失败而夭折。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经湖南巡抚赵尔巽倡导,士绅梁焕奎、龙绂瑞等筹款,在省垣兴办一所博物馆,与图书馆、教育馆合署,全称为“湖南图书馆兼教育博物馆”,主要陈列人体和动物模型,开馆约一年后教育博物馆部分被撤销。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二十四日,湖南省教育会博物馆开馆。1951年3月,湖南省博物馆筹备处在长沙留芳岭的百琴园挂牌成立,1956年,湖南省博物馆在长沙西北的烈士公园建成开馆。
建馆初期,以建设“地志性博物馆”为目标,开展文物与标本的征集、展示工作,举办了“湖南矿产资源”“湖南农业资源”“湖南手工艺品”“湖南楚文物”等六大展览。1972 - 1974年,马王堆汉墓的发掘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数千件精美文物及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出土,使博物馆成为世界焦点,藏品与展览档次大幅提升。此后,博物馆逐渐从自然、历史类收藏展示并重,转变为以历史类收藏和展示为主。1999年新陈列大楼竣工,2017年11月29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2022年7月30日,湖南省博物馆正式更名为湖南博物院。
主要景点
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
位于博物院3楼展厅,面积5243.8平方米,分为序厅及惊世发掘、生活与艺术、简帛典藏、永生之梦四个单元。这里展示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如素纱单衣、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等,生动呈现了汉代的生活风貌与文化艺术。
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
在博物院2楼展厅,从“湖南人”第一人称视角展示湖南的历史与文化。第一部分“家园”解读湖南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与发展轮廓;第二部分“我从哪里来”讲述湖南现有居民的形成;第三部分“洞庭鱼米乡”展现湖南人获取生活资源的方式;第四部分“生活的足迹”呈现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及习俗;第五部分“湘魂”诠释湖南人的精神气质。
青铜展馆
馆内陈列着众多商周青铜器,如人面纹方鼎等,这些青铜器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反映了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文化内涵。
陶瓷展馆
展示了历代陶瓷精品,从古至今的单色釉瓷等在此都能看到,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以及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
书画展馆
收藏并展示了大量书画作品,涵盖不同朝代和风格,为观众呈现书画艺术的魅力。
工艺展馆
陈列着各类精美的工艺品,展现了湖南地区的传统工艺水平和艺术特色。
游玩路线
可先前往2楼参观“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全面了解湖南的历史文化脉络;接着前往3楼,观赏“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领略汉代的辉煌;随后依次参观青铜、陶瓷、书画、工艺展馆,欣赏各类珍贵文物与艺术品。参观过程中可根据个人兴趣,对重点展品深入品鉴,全程参观预计需要3 - 5小时。
游玩建议
- 提前在官方平台预约门票,避免因门票售罄无法参观。
- 参观前可通过博物院官网或相关书籍了解展品背景知识,提升参观体验。
- 可租用讲解设备或参加定时的人工讲解服务,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
- 馆内禁止吸烟、大声喧哗,遵守博物馆参观秩序,爱护文物和公共设施。
注意事项
- 请勿携带易燃易爆、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入馆。
- 拍照时请勿使用闪光灯,以免对文物造成损害。
- 馆内设有餐饮区域,但禁止自带食品进入展厅内食用。
- 遇到紧急情况,听从馆内工作人员指挥有序疏散。
交通
- 公交:可乘坐112路、131路、136路、146路、150路、358路、901路等公交车,在省博物馆站下车。
- 地铁:乘坐地铁6号线,在烈士公园西站3号出口出站,步行约800米可达。
- 自驾:博物院周边设有停车场,但在旅游旺季停车可能较为紧张,建议绿色出行。
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 - 17:00开放,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
实行免费不免票政策,需提前微信公众号预约门票。预约成功后,在预约时间段内凭有效身份证件入馆参观。
可在微信中搜索官方公众号“湖南博物院”,获取最新动态或在线预约。
